emc易倍·钢骨筑梦:徐州体育中心的时光剧场
清晨六点的风裹挟着露水气息掠过徐州体育中心的钢架穹顶,金属梁柱在晨光里泛着冷冽的光泽。退休教师老周握着羽毛球拍刚踏入场地,就听见熟悉的“啪嗒”声——邻居王阿姨正和球友练习发球。“老周,今天来早啦!”王阿姨扬手招呼,球拍划破空气的声响混着笑声,惊醒了沉睡的体育场。


这里曾是1995年江苏省运动会的主会场,那时看台还是水泥台阶,观众席挤满为家乡健儿呐喊的市民。如今,钢结构的屋顶如巨鸟展翅,覆盖着足球场、田径跑道和体操馆。傍晚时分,灯光次第亮起,红色、蓝色光束在空中交织,像给这座钢铁巨人披上了霓裳。夜跑族踩着节拍经过,手机屏幕映出他们跃动的影子;广场舞大妈们抱着音响,把《最炫民族风》唱得震天响,连远处的写字楼都听得见这热闹的烟火气。
二十岁的快递员小李是这里的常客。每天送完最后一单,他就钻进篮球场,运球、投篮,汗水浸透T恤。他说:“这里比健身房便宜,还能认识朋友。”而六十岁的陈奶奶则偏爱晨间的太极课,她摸着新建的健身步道说:“以前这里全是泥土地,现在铺了塑胶,我们老人走起来也舒服。”
去年冬天,残奥会冠军李倩来这里做公益训练,教孩子们打乒乓球。坐在轮椅上的小宇攥紧球拍,眼睛亮晶晶的:“我要像姐姐一样厉害!”那一刻,钢架下的回音壁仿佛也在应和,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心里。
深夜十点,体育中心渐渐安静下来。清洁工老张推着垃圾车走过,扫帚刮过地面的声音沙沙作响。他抬头望向穹顶,那些钢梁在月光下泛着银白,像无数双守望的眼睛。三十年来,他见证了这里从简陋的露天场地变成现代化的综合场馆,见证了无数人的欢笑与汗水。
当第一缕朝阳再次爬上钢架,新的故事又将开场。徐州体育中心不是冰冷的建筑,它是钢与汗的交响,是时光的容器,装着一代又一代徐州人的青春、热爱与希望。在这座城市的肌理里,它永远跳动着最鲜活的脉搏——那是人们对生活的热忱,对未来的期许,永远滚烫,永不褪色。
留言: